我們上週末不是很帥氣的跑到墾丁悠活去住了一晚嗎?
會這樣突然跑去玩,最主要是因為我家兩父子還玩的不過癮,想再重溫一下渡假的感覺,所以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又出門渡假去。
去到飯店,就當然的想起之前在國外感受到的氛圍,所以我很放輕鬆的用心對身邊的人好,是那種會讓人覺得窩心的體貼。
從墾丁回高雄的途中,跟老爺子聊起這些,我家老爺說:沒有用啦!我以前也這樣做過,後來發現根本沒用,那些人根本就不會懂妳這樣做的用意!所以我後來也就不做了!
我有點疑惑他這樣的說法,所以他舉了例~
像是,有些商店的排隊方式是一個長列,前方櫃檯有空位時再逐位遞補,但是很多人或許不懂,或許取巧,並不按規矩排隊,反而是直接排到櫃檯前,不顧其他顧客已經規矩的久候。我家老爺也曾經很禮讓的讓先到的人先行點餐,然後輪到自己時,總是無人禮讓,屢被插隊,幾次之後也就跟大家一樣,反正就排吧,不用管誰先到後到。
這是一例。
可是我是這樣想的...
當我去做出這些行為時,只是希望因為被我刻意用心對待的人們,也許100位裡面有那麼一位有被感動到,而且願意把這感動再傳遞出去,這就會是友善社會的種子!當我用心對待別人時,並不是想要旁人也以同等對待回報,而是寄望未來,我們能夠有愈來愈好的生活環境!這個願望,也許也不會在我有生之年實現,但是我們可以從現在開始!
我想到母乳協會,10年前有誰知道餵母乳的重要跟自然,但是我們看見因為一群人無私的奉獻不為自己,所以有今日愈來愈友善的母乳環境!
我也想到有些團體,因為運作的過程中挾帶了個人的利益,所以愈來愈糟!失去眾望。
然後在想到E媽之前寫過的"義工的試煉",就是這種心吧!
佛教亦說:"利人便是利己",利己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利他,毫無保留的奉獻,最大的得利者還是自己。反之,當自己另有所求時,也就有所得失,(心)不得平安,事也難以圓滿。
不過也正如你家老爺所舉例的,要時常自己安慰自己受傷的小小心靈啦~~
至於妳老公說「沒有用的」,我反問自己,發現我心理那個「會有用的」已經變成信仰:跳躍式的信仰。
就是覺得沒有用的只是少數、只是一時,而不是「事實」。而「會有用」是不是「事實」,對我來說好像也不重要,只因為這樣想,我比較爽!
你說的奉獻(就不談有沒有我好了),我覺得有兩個層面,第一個是觀念,從小就灌輸同理心觀念、慈悲的觀念。
另一個是自身的能量,有很多人其實懂得這層,可是自己自信不足、或過得並不如意、或者吃虧吃怕了(總之就是能量不足),這樣即使懂也沒有用,因為不夠他付出。
所以我想到後來,還是,觀念一定要灌輸,自我能量則要靠自己修養了。
我就沒辦法像gin一樣
頂多是可容忍插隊的次數,到了不能忍的時候,我就會跟下一個插隊的人說「不好意思請排隊好嗎?」
就像我家隔避新搬來的鄰居
大門不關不打緊,電視開的很大聲,我們那是公寓,白天我還可以忍受,到了晚上十點多還是這樣,那就~拍謝!我會過去說一下,很晚了這樣會影響到鄰居………
可是,我家那好好先生總是說不要管別人的事 ><" 這像話嗎?
對待大眾、朋友,這種距離遠的,我覺得我心可以開闊點,不過關係較緊密的人就不容易。
點頭中
嗯嗯,利人就是利己。重要的事對別人好的時候,自己覺得很開心。
那麼別人存什麼心又何妨?
像我現在住的這個鄉下地方超有人情味的~
(跟台灣比起來啦~)
在路上遇到認識或不認識的路人都會微笑打招呼
開車時如果有人要從巷道轉進主道
主道排很長時都會讓旁道的進來
(一次讓一輛,不會一個人讓五六輛,可是會讓就對了)
開門時會幫後面的人扶著門
有老人時會開門讓他們先進去
走路的時候也會大家讓一讓
我大概習慣這樣的生活
所以回台灣的時候走路也會讓別人
可是台灣真的是超誇張的
我才一讓,後面一堆人就跟著一直走一直走
我就呆呆的站在那裡不知道該怎麼辦的一動也不動
(是插不進去)
後來是我朋友走回來拉我才跟上其他人的
她還邊走邊說台灣是不能讓人的
要是一讓就別想再走了
聽到時還真心寒啊.....